從5/24開始到現在經歷了整整三個禮拜的在家上班,雖然心理上還不能說是已經習慣,但要給出一點心得也是很足夠了。
上班模式變化
首先感受到的是真的很自在,穿著睡衣、用著習慣的電腦、翹著腳,螢幕想看什麼畫面就看什麼畫面,沒有任何公關壓力,心情很輕鬆。
工作效率的變化上,雖然這個應該會依不同工作性質而異,但以IC design來說,我覺得工作效率是有提高的,在討論這個之前,先同意一個假設:「工作時需要適度的摸魚放鬆。」
工作與摸魚是相輔相成的,有辛勤工作就想放鬆自己、有好好放鬆才會甘願工作,嘴巴講講「上班時間就是乖乖工作」這種冠冕堂皇的大話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。
在公司上班的時候沒有辦法控制什麼時候可以摸魚,例如有人站在附近討論事情的時候,或是一直有人走路經過的時候,雖然被別人看到摸魚可能是也不會怎樣,但總是能不被看到就不被看到,所以這時候就算心理上不想工作,也只能裝忙,此時工作效率很差,而且摸魚的需求沒有獲得滿足,於是一等逮到摸魚機會的時候,就很自然的會進行報復性摸魚。結果是整天下來,該摸魚的時候用很差的效率在工作,該工作的時候瘋狂地報復性摸魚,沒有一件事是有好好地去完成,
在家上班就沒有這個問題,該工作的時候就專心工作,想摸魚的時候就充分摸魚,順從心靈的渴望,把工作成效交由自制力來主導,對我來說這才是一個健康的工作環境。
況且大多數領薪水的工作性質,就是主管壓一個時間要你給一個東西,只要東西能給出來,摸魚與否又何須雞婆。由此觀點回頭看,反而會覺得在公司上班的時候,同事之間給了彼此很多不必要的包袱。
所以我很喜歡在家上班的工作方式,身邊的朋友大多也反應正面。
在家上班所造成的困難
其實RD與RD之間的溝通並沒有產生明顯的困難,因為RD之間需要溝通的東西一直都是在電腦裡,所以只要有語音通話與分享畫面,就和面對面討論幾乎無異。
感受最大的就是和SA做實驗時的溝通效率,以前都是幾個RD站在SA旁邊,下什麼cmd量什麼波形,有很多細節可以現場反應。在家上班後,除了通話無法像現場比手畫腳那樣清楚表達之外,要檢查現場也只能透過SA手機錄影片來看。我以前有幾次在debug IC的時候,曾經有幾次是我拿著放大鏡觀察IC的變化,一邊請SA下不同的cmd,在家上班就沒有辦法進行這樣的操作。
還好這三周來還沒有遇到這樣的問題。不過如果要進一步討論的話,其實RD人不在SA旁邊依然是可以進行實驗的,只是溝通效率會依不同實驗方式產生不同的效率衰減。不過大多數的實驗手法都可以再想替代方式來彌補溝通上的困難,所以這方面我認為還不能稱之為有產生破壞性的影響。
上下班界線稀薄
另外一個很有感的變化是,上下班的交替感變得比較稀薄了。
換衣服、出門、通勤、打卡這樣的每日程序像是一個切換的開關,明確告訴自己現在是上班mode、現在是下班mode,少了這個開關,我常常沒辦法很清楚地界定現在開始上班了沒,現在下班了沒,好像隨時都是處在一個上下班共處的狀態。
雖然我們公司一直都有遠端工作的手段,但不回家工作一直是公司內的普遍共識,所以過去可以很輕鬆地去切換上班或下班的狀態,就算有什麼事耽擱了沒做完,也是明天的事,踏出公司大門就忘了吧。
在家上班以來,有幾次早上開會,我都是一邊站著刷牙一邊聽大家講話;也有一次睡過頭到快十點,主管剛好打給我才趕快起來。各種家務事,都可以利用上班時間做,洗碗、掃地、洗廁所、補牆壁,很多以前只有下班才能做的事如今都可以混在上班時間裡了。
對於這些「事情本身」來說沒什麼影響,影響的主要還是自己的認知。利用上班時間的空檔把一些家務事做完,下班後就有更多時間可以休息,說這樣沒有什麼好處絕對是騙人的,但因為未來還是要回公司上班,所以一方面又要避免自己心態上養成習慣,這部份要不斷地去做調適。
而在失去了模式切換開關之後,上班變得比較輕鬆,但下班後的放鬆也同樣被稀釋了。舉凡那些可以利用上班時間做的事情,因為不再附加專屬於下班的標籤,和下班的連結變得相對薄弱,放鬆的效力似乎也就減少了。我的電腦從玩樂專用,變成了同時可以工作的機器,一旦心中清楚地去認知它,即便是在玩樂時,心中似乎也存在著「這是一台上班的機器」這樣的雜念。
這是屬於個人還沒有習慣的部分。
總結
總結來說,我覺得在家上班是利大於弊,省去與同事間不必要的公關成本、提高上班效率;省去通勤成本的同時,也充分發揮租屋價值。我相信在家上班對許多產業來說是未來的趨勢,除非要自欺欺人說「每天到公司演一個成熟負責的社會人形象」對公司及人生都有很大的幫助,否則一旦在家上班過,就無法否認它所能節省的成本以及它所能帶來的好處。
我也希望我們公司可以繼續常態性開放在家上班,做實驗上所遇到的困難並不算很嚴重,有需要的時候再到公司上班亦無不可。然而因為我們公司本身就是走比較傳統保守的台灣風格,所以這方面我是相當悲觀。
節省通勤時間超有感
回覆刪除深刻雋永ㄉ文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