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T,蔦屋

  期二下午開了組內週會,報了工作進度,所以在那之前忙碌了兩天。緊接著就是端午連假,雖然沒有特別預定什麼行程,但心情還是放鬆了下來。

  最近看了幾本村上春樹。

  重看了很喜歡的《舞.舞.舞》,這種命定性的故事發展,二十歲時喜歡,三十歲時還是喜歡;看了之前沒看過的《刺殺騎士團長》,說不上有多喜歡,但還是一頁翻過一頁停不下來,也許我所渴求的只是他的風格,而非故事本身。

  看了幾部金庸,除了《碧血劍》、《連城訣》,也把各個短篇都再看了一次。

  《越女劍》依然經典,對我來說,簡直是短篇小說裡模範生一般的存在。作為金庸的封筆之作,《越女劍》把金庸晚期結合虛構與歷史的巔峰筆法展現得淋漓盡致,短短一萬多字,一氣呵成、絕無冷場。

《碧血劍》-讀女子們的進退場

本小說我讀第一次的時候,通常只會單純享受情節,不會去留意人物的進退場,如果故事的邏輯流暢,一切就將渾然天成,由角色自行帶動劇情。

幾年前我嘗試在寫長篇的時候,也曾有明明事先設定好劇情點,但放手讓人物自行揮灑之後,卻無法順利往劇情點靠近的狀況。一方面是我設定的劇情偏離了人物的特性,一方面是我的想像力不足以彌補這偏離。如果要強行把人物推到劇情點上,就會產生不自然的造作感,用fff的話來說就是「角色服務於劇情」

即便是大師如金庸,在《碧血劍》這樣早期的作品中,同樣也是有著斧鑿的痕跡。

《碧血劍》-讀金庸早期的粗糙

禮拜心血來潮,讀了《碧血劍》。

我從小讀金庸,每一部都至少讀過三遍,喜歡的更讀了數十遍。但家裡不知為何獨缺《碧血劍》,所以一直沒有讀過。年過三十初讀,少了情懷加成,或許是過於嚴苛了。

一路看下來,感受比較深刻的就是情節安排與人物設定上顯得粗糙,自己認為這是因為《碧血劍》是金庸早期作品的關係,沒有中後期那種各方面都爐火純青的感覺。

致盈儒婚禮

  當杰倫走進那間亂哄哄的教室時,他把自己蜷縮在座位上,低著頭不發一語,雙眼掃視著肩膀的反方向,旁邊的人以為杰倫古怪害羞,他們只猜對了前面一半,杰倫不過是忙著盤算能讓自己出風頭的橋段。於是直到有人被杰倫命名為畊宏、文山,旁邊的人才知道杰倫把這裡當成台北小巨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