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手舊傷,一拖兩年。

我左手大拇指有一個舊傷,到現在都還沒有好。

起初大概在2020年10月份,那陣子機車方向燈開關不大靈光,要用力壓才會亮。

等到覺得這樣壓不太舒服的時候,大拇指已經受傷了。

因為沒有馬上去修理方向燈開關,所以有那麼一段時間,要打方向燈的時候,還會左手離開把手、用食指和中指去撥。

那時候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,因為打球手指吃蘿蔔司空見慣,我都是自己拿冰棒棍綁一下,一兩個禮拜就會自己好了。

結果一直到隔年過年都還沒有好,不只是沒有好,是連一點「好轉跡象」都沒有,與過去受傷經驗大相逕庭。

2021年3月,距離受傷已近半年,傷勢影響到生活中各種需要大拇指施力的動作,不堪其擾,只好去附近的復健診所A求診。

診所A判斷是大拇指扭傷,處置方式就是千篇一律的熱敷電療等。

我一直覺得這家診所A滿隨便的,每次去遇到不同治療師給我貼電療片的位置都不一樣,可能這樣做就可以應付九成以上的病人吧。

做了一兩個禮拜,完全沒改善,就只是每次剛做完的時候,疼痛感會舒緩一下子而已。

這時候Y大覺得診所A過於隨便,於是查到了一家有超音波的診所B。

診所B交通比較麻煩,需要下班的時候轉一次捷運抵達。

這次照了超音波,醫師就有看到說軟組織有受傷,韌帶比較鬆,叫我可以考慮增生療法

看著增生療法的單子,還有診所推銷的方式,總覺得是噱錢的東西,不太想做。

於是處置方式又是熱敷電療,好吧既然有看到比較具體的問題,做起來也比較踏實,試試看。

診所B的熱敷方式是蠟療,滿特別的,比較無死角的傳導熱量。

幾次治療做下來,跟診所A的結果差不多,疼痛程度絲毫沒有下降,其實也不太意外。

而且復健時治療師常讓我等很久,令人不爽,於是把幾次復健做完就沒再去了。

一拖再拖,日常生活就演化出一些替代的動作來避開疼痛感,日子似乎也還過得去。

2021年10月,受傷滿一年,可能是因為覺得區區一個大拇指居然拖了一年不可原諒,突然又燃起要去看醫生的念頭。

之前復健診所的經驗,覺得外面太容易隨便看診,隨便看診解決不了就推銷自費療程,觀感不佳。

這次Y大找到了名副其實的手醫:臺大醫院手外科,根據fff的說法,特別為手獨立一個分科的作法還滿少見的,所以它必須要能100%解決問題,否則可就自砸招牌了。

大醫院就是麻煩,動輒掛到一兩個禮拜後,還得跟公司請假,但衝著「手外科」三個字,無論如何也要會會它。

當天門診好像運氣不錯,後面有兩個不知道是intern還是學生在做筆記,或許醫師也會講解得仔細一點吧?

照了X光,做了一些動作測試,醫師說是我大拇指有一個板子受損,有可能是斷掉了,需要照MRI確認,如果斷掉的話就要開刀,價格可能會落在三萬塊左右。

因為不是醫療專業,所以當下沒有聽很懂,總之留下的記憶就是有一個板子?

預約了MRI的日期,10月的門診竟然要排到12月底才照得到MRI,只能說不愧是台大醫院。

回家抱著滿頭問號試著查了「大拇指的板子」,結果還真的有這個東西:volar plate,好像就是一種韌帶。

跟兩家診所完全不同的說法,臺大醫院手外科果然比較可靠!還可以照MRI!

於是又繼續渾渾噩噩度日,一邊老去一邊等到了MRI之日。

2021年12月28日,月黑風高,我在晚上22:00抵達核磁共振室,並維持不動躺了40分鐘,雖然是滿特別的體驗,但負面的感想應該要多一點,差點睡著。

照完MRI要自行掛號回診,因為大醫院的時程拖延,10月時燃起的鬥志早已消耗殆盡,於是又拖延起來。

不久後Omicron疫情爆發,安逸的居家上班,禮拜六的打球團也不給打球了,大拇指就這樣放著好像也不會怎樣。

2022年6月底,疫情回穩,可惡的公司又要把人叫回去上班,我忿忿不平的在居家上班的最後一周掛了號,不是因為想把手治好,而是要好好把握這最後的自由時光。

禮拜五早上,沒有請假,也沒有報備的我,出現在臺大醫院手外科的診間。

醫師說,MRI的結果告訴我們韌帶沒有斷掉,但是有撕裂,這幾個月它有自己在修復,所以接下來掛個物理治療的診,治療師會教我一些復健的動作,回家自己做一做,時間過去就會好了,不用開刀。

次個禮拜五,已經回公司上班的我,向公司請假,來到臺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,治療師教了我三個動作去訓練大拇指周圍的肌肉。

到此應該可以算結案了,我沒有受過拖延這麼久都沒有痊癒的傷,雖然過程有點波折,卻也沒有從中學到什麼人生教訓,我機車的大燈開關最近也有點怪怪的,但我並沒有因為兩年前方向燈開關弄傷了大拇指而趕緊去修理它。


或許最大的收穫是,認清自己就是一個得過且過的人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